No.3 專題|學校網站好難用

【專題記者陳文、詹富雅、林鈺芸報導】因應科技日新月異,各大學也積極推廣E化校園。2010年本校參加「第三屆網路無障礙宣導與推廣活動頒獎典禮」,政大網站從50組競爭者脫穎而出,獲得視障朋友心目中友善網站第三名。然而,去年網頁改版後,許多學生反應版面設計不人性化,數位教學平台也有諸多問題尚未解決。


新首頁移除多項連結 學生怨不友善

  學校網站去年12月底大換新,是架設網站以來第五次改版,除了可顯示更多校園新聞,也建置手機版首頁。新頁面帶來新氣象,但使用起來卻多有不便,像是找不到數位學習網(E-Learning WM3)、橫幅照片佔據版面等,網站仍有改進的地方。

  新首頁移除數位學習網、校務建言的連結,原本學生習慣從首頁直接登入,現在反而找不到連結。心理系學生陳庭說:「現在只能從在校學生、iNCCU裡找數位學習網,交作業變得很麻煩。」新聞系學生徐淳淵也表示,到現在還不知道數位學習網在哪裡,他只好回到舊版網頁點選連結。

  負責學校網頁改版的電算中心助教張鋤非表示,當初數位學習網、校務建言剛起步,所以把連結設在首頁,是希望讓同學方便點選。而且最上方有依照身分別所設計的選單,下半部份則是新聞、公告,使用者應該不會找不到。他建議,從iNCCU單一登入,直接連結數位學習網、Moodle、信箱等,省去登入多組帳號的時間。

  此外,橫幅照片佔據版面三分之一,外交系學生何怡君說:「橫幅和新聞照片太大,反而擠壓資訊呈現的空間。」中文系學生張晏寧也反應,舊版的校園公告在正中間,比較好閱讀,而現在首頁上的新聞照片雖然好看,但好像壓縮公告的位置,自己都直接點進去而不在首頁上看校園公告了。

 至於右上角的搜尋功能,放大鏡的圖示不像以前一樣讓人一目了然,連續搜尋後也會找到其他非政大相關的結果,而且滑鼠稍微移開,搜尋欄很容易就跑掉了。

  法律系學生郭珮瑜表示,她一直以為無法在首頁上打字搜尋,後來發現要移到放大鏡上才會出現空格讓人輸入。

  張鋤非表示,希望透過校園角落等照片,呈現學校整體風格。至於首頁上的搜尋,他說明,搜尋功能第二次所出現的非政大相關的結果,之後會跟Google申請有限定性範圍搜尋,現在只能以不同參數作為條件來設定搜尋範圍,未來再跟廠商討論相關細節。

  在利用行動載具打開學校網頁時,第一眼看到的是條列式校園新聞,如果想用愛政大或信箱,還要再按其他鍵才能回的首頁。還有,一樣是回到首頁,左上角相同功能的校徽、房子按鍵也讓人感到困惑。

  改版至今已過三個多月,新聞系學生林宜君表示,新首頁變漂亮了,卻找不到想要的東西,反而沒有以前的好用。張鋤非說:「網站需要符合大多數人的公約數。」他表示,學生、校友、教職員、訪客等都想知道學校發生什麼事,透過新聞的形式可以較快傳遞出去。而左上方的校徽按鍵是屬於後台管理使用,一般使用者純粹就是回首頁的功能。未來也計劃在首頁最上方的藍底橫條上設置跑馬燈,宣布停課等緊急事件。

數位學習網 問題一籮筐

課程E化是目前教學的趨勢,自87學年度學校便積極推動數位學習平台輔助教學,教學發展研究中心更引進Moodle,企圖增進師生課後互動,提升教學效果。但近來不少學生反映,登入數位學習網時,常出現「其他使用者已登入」的訊息,被迫重新輸入帳號密碼才能正常登入,只能選單一瀏覽器運作,也以不符合目前多數使用者偏好,造成老師學生的困擾與不便。

  資管系學生何欣政觀察發現,數位學習網僅支持IE(Intermet Explorer),不支援大多數同學所使用的Chrome瀏覽器;在系統當中,若想要回上一頁,就會跳轉到系統登入的頁面,造成使用上的錯誤。何欣政說明:「數位學習網功能分類過於繁複,但常用功能僅是諸如開始上課、瀏覽成績、繳交作業等部份上課資訊,使用者短期記憶負擔過大,不易學習。」

  負責數位學習平台系統管理、電子計算中心教學研究組的技術士廖玟俐表示,像這樣系統自動登出的情況,通常解決方法有兩種,設法排除網路連線問題,或是將電腦的歷程紀錄清空。數位學習網是外購軟體,詳細的情形廠商比較能清楚掌握。「但是會出現這樣的問題,通常是為了保護帳號安全,同學們總不希望自己的帳號被別人登入吧!」廖玟俐說明,安全性控管的提升往往會造成不便,但這是一體兩面的事,校方盡力去尋找一個方便和安全的平衡點。

  廖玟俐也透露,不喜歡同學拿「瀏覽器」問題來抨擊數位學習網,數位學習網以IE開啟是最穩定的,用Fire Fox基本上也可以運作;但若同學偏好其他瀏覽器如Chrome,只要加裝IE擴充原件就可以使用,同學們卻經常誤會只能使用IE。其實許多銀行、金融網站也是只能用某種特定瀏覽器使用,目的是保護使用者安全,因其運作複雜,多元功能的軟體多會指定單一瀏覽器。

  「因各個瀏覽器的限制不同,有些在IE可以開啟的東西,Chrome就不支援。但一般而言,在IE、Chrome、Firefox 三大瀏覽器都能正常運作的系統是較符合使用者需求的。若設計上使用非標準的程式碼,就會發生只能在一種瀏覽器上運作的狀況。」資管系同學孫珮瑜認為,自動登出的問題也是系統原先設計造成,跟網路連線沒有關係,應是可以改善的。

  自87學年度開始,學校便積極推動數位學習平台輔助教學,鼓勵教師將數位教材上網外,並推廣使用平台之課程公告、課程管理、主題討論等功能,增進師生課後互動,提升教學效果。Moodle則為可免費取得的自由軟體,是一個功能強大且可以彈性運用的教學環境。

  外交系學生張育萍認為,兩平台設計冷硬,缺少了教育應有的「人味」,師生很難在上頭有深刻的互動。張育萍說:「每次在Moodle上都很難找到上課素材;數位學習網雖然克服這樣的問題,隔空喊話般的留言形式,缺少了討論該有的趣味與效率。」

  未來是否可能在數位學習網及Moodle中擇一,讓學習平台單一化?廖玟俐說,目前因維護成本不高,因此兩個學習平台並用,以提供老師多元的選擇。負責數位學習平台應用推廣及維運的教學發展研究中心數位學習組游筱慈也表示,兩平台功能特色各異,目前也能滿足老師學生不同的需求,並沒有整合取代的問題。

  事實上,校方曾在一年多前的討論會上,試圖整合數位平台,使教師在使用上更加便利。

  就自己使用兩平台教學的經驗與觀察,外文中心專任講師林翰儀表示,數位學習網介面簡潔、具結構性,較適合單純將教材上網的教師;Moodle則適合
喜歡自己編排課程、資訊能力較強的老師。林翰儀說:「以技術層面的角度來看,要轉移平台上的教學內容、讓老師適應平台操作,需要一段時間的努力;行政方面,也面臨電算中心、教發中心兩單位管理上權責分配的問題,這些都是造成平台整合困境的原因。」

各校面面觀:交大首創App學習平台

  反觀台灣大學、交通大學、清華大學等校,學校首頁與數位教學平台的問題並不大,反而力求創新與改善,交大發行了全台首創的行動學習平台應用程式(APP),台大也整合入口網站,增強個人化功能。

  交大在3月20日發表了全台第一個自行研發的行動學習平台APP「iCT」,師生透過手機、平板電腦等行動裝置,就能連結教材或查看課程訊息。負責此計畫的交大數位內容製作中心主任方凱田表示,以往的「iNCTU」或「e-Campus」網路教學平台雖滿足師生大部分的需求,但只在用電腦開啟時能正常運作,因此交大決定自組團隊,從介面設計到功能開發都一手包辦。

  未來老師可將教材下載至平板電腦上,透過「行動學習白板」把補充重點寫在教材旁邊,不必再將筆記寫在白板上。

    比較交大與政大的數位學習平台,政大國際發展書院學術導師劉育成認為兩者差別在於使用者介面,「e-Campus把課程分為當期與歷年課程,不會把課程全部顯示,介面十分人性化,而且也沒有限制上傳容量。」

    此外,劉育成補充,iCT除了方便師生隨時隨地瀏覽教材,教師也可以透過行動載具查看學生名單。然而目前iCT功能尚未完備,上傳教材仍要透過電腦,也有學生反映可增加選課功能。

  台大去年8月將「INFO校園資訊網」和「myNTU台大人入口網」整合成單一入口網站,避免使用者分不清兩平台間的差異,也節省維護成本;介面更從文字改為圖像化的分類群組,並增加使用清單個人化的服務。有學生認為類似APP的新介面乾淨、美觀,但台大生物產業傳播暨發展系學生許鈞為表示:「用的有點不習慣,改版後常找不到連結而浪費時間。」

  此外,台大的「CEIBA數位課程管理平台」幾年前也遇過流量大而無法登入的問題。台大教務處資訊組主任張良鵬說明,當學生或老師大量登入或上傳資料,CEIBA主機就會當機,換成CPU處理效能較高的新主機後,此問題已大幅改善。

  至於清大也有教學平台共存的狀況,目前有iLMS和Moodle。清大計算機與通訊中心表示,iLMS介面簡單明瞭,Moodle則比較進階,老師可依照需求選擇平台。清大計量財務經融系學生陳思如則認為:「iLMS比Moodle好操作,功能較多且版面清楚。」

  各校皆努力達成E化校園之目標,如:開發APP、整合入口網站或設計簡易的網頁介面,讓師生方便使用,相較之下,政大在此方面仍有改進空間。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